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
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
现代教育是适应大机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
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教育学家保罗。
①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②教育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入仓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④教育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⑤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增长率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化。
2. 在教学内容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 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礼〉〈书〉〈诗〉〈乐〉〈易〉〈春秋〉。
3.在教学上,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柏拉图是欧洲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里。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英国的哲学家和自然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的第一人,他对教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二是提出了“泛智”思想,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三是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①在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
②突出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兴趣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③他结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后来,他的配套工程将其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⑤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①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
②在教育目的上,他认为教育“于其之外无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组织的力量保证儿童的成长。
④与其教育基本观点相一致,在教学上他倡导“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形成了以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为特色的教学思想。
1939年前苏联理论家凯洛夫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课堂教学是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位置。
二、教育理论异彩纷呈,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当代教育学则是一方面进行形而上的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密切关注教育实践的发展。
学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密切的另一表现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他们通过行动研究,将教育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教育理论。
|